最近在使用tdsql pg版时发现一个问题,因为查询语句需要进行分页,所以mybatis会自动进行一次count获取总条数来统计页数等参数,但是进行连表后一个简单的count都需要4-5秒的时间,单表count很快,连表一对一也很快,但是遇到一对多的情况就会很慢。
最近在mybatis的xml文件中写字符串判断时发现有一个字段的if判断总是不生效,但是其他的if都是生效的,最后发现是符号的问题,在xml中单引号代表单字符判断,而双引号才会代表字符串,最后修改已恢复正常。
之前在使用easyexcel的时候在网络上抄了一个自适应excel宽度的源码,但是最近在另一个项目引入的时候导出excel发现报错了。更换了csdn的新版自适应宽度的源码之后发现正常了。
在mybatis的xml配置文件中添加了一对多查询的场景,调用接口后控制台报错:No serializer found for class org.apache.ibatis.executor.loader.javassist.JavassistProxyFactory$EnhancedResultObjectProxyImpl and no properties discovered to create BeanSerializer 但是接口可以正常返回数据
由于第三方组件经常会报可能存在某些漏洞,所以需要对pom文件中引入的组件进行jar包升级,最近将logback-core和logback-classic从1.2.12升级到1.3.15时报错NoClassDefFoundError: org/slf4j/impl/StaticLoggerBinder
今天想将一台电脑中已安装的python文件夹整个拷贝出来放到另一台电脑中使用,就可以不用到官网去下载直接使用了。使用pip拉包的时候报错:Fatal error in launcher: Unable to create process using ‘“c:\users\liuqi\appdata\local\programs\python\python39\python.exe’ “c:\users\luoq\appdata\local\programs\python\python39\pip.exe”
现在有两台windows电脑 其中A电脑拥有测试环境的访问权限,B电脑有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的访问权限,由于经常需要用到生产的访问权限所以希望在B电脑搭建一个代理服务,在A电脑中设置代理电脑为B的ip,所有流量都由B进行转发访问。
MCP(Model Context Protocol)全称模型上下文协议,是由 Anthropic 推出的一种开放标准,旨在统一大型语言模型(LLM)与外部数据源和工具之间的通信协议。
在 MCP 出现之前,如果大模型需要访问外部数据的时候了,通常使用 Function Calling 的方式。Function Calling 是通过给模型预设函数描述(包括函数名、参数说明、返回值格式等),让模型在合适的时候返回一个符合结构的 JSON 格式,外部系统再解析这个 JSON,调用实际的后端函数。
但 Function Calling 的方式没有一个统一的开发规范,你开发的函数我不能用,我开发的函数你不能用,而且开发起来很麻烦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MCP 出现了。
MCP就是AI大模型的标准化工具箱,大模型可以通过MCP调用外界的AI工具,而AI工具在开发的时候也需要遵循MCP协议。MCP 允许应用程序以标准化方式为 LLM 提供上下文,将提供上下文的问题与实际的 LLM 交互分开
我们本地的数据,例如数据库、github上的代码,需要粘贴给AI工具的对话框中,他们获取到这样的数据。有了MCP之后,可以开发一个 MCP Server 来完成某个特定的功能,例如读取数据库,操作github以及获取当前时间等。
JetBrainsIDEsCrack致力于百分百自动化离线激活JetBrains全家桶,支持激活付费插件